来源:遂宁新闻网
中共遂宁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决定
(2018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遂宁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8年6月29日至30日,省委召开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鲜明确立新时代四川发展主攻方向,对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大部署。7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莅遂调研,对遂宁发展作出融入全省大局、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中共遂宁市委七届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把握遂宁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1.准确把握遂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攻坚,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勇于担当省委赋予遂宁的重大历史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深刻阐述事关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系列根本问题,赋予遂宁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全新定位,指明遂宁未来发展前进方向和当前的重点任务,充分体现省委对遂宁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重大部署,主动融入全省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遂宁力量。
3.找准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遂宁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坚定走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质量,着力解决经济总量不大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优化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统筹重大产业、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科学布局,着力解决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坚持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推动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大平台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解决开放程度不深的问题。坚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解决发展动能不强的问题。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均衡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着力解决民生保障不够的问题。
4.明确遂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2年,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支柱,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生态体系、文化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努力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的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成为成渝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
——经济综合实力更强。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突破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突破收入100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现代产业体系更优。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绿色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和物流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建设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开放创新活力更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到位市外资金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绿色宜居环境更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2%,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5立方米以内。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
——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0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5.突出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优化中心城区“一城两区五组团”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引领、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快速